新闻公告
<中国农业新闻网.中国 农业新闻网.中国 农业新闻.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.cn 农业新闻网.cn 农业新闻.cn 中国农业新闻网.com 农业新闻网.com 农业新闻.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,谨防假冒>

农业锟斤拷目

腾出草坪种粮食是亏还是赚?

清晨,阳光洒向大地,麦芒上的露珠发出夺目的光芒。微风吹过,空气里都是麦苗的清香。

今日一早,双流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科科长陈平早早地来到彭镇临江社区,仔细查看麦苗的长势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“长得太好了!穗长接近20厘米,麦穗紧实饱满,不出意外,今年亩产至少七八百斤!”

让陈平感到欣慰的,绝不仅仅是长势。从去年开始,为切实保护耕地,确保粮食生产安全,双流率先在全省开展“清退商业草坪”工作,而几个月前,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坪,如今已全部变成了沃野粮田。

腾退高收益的商业草坪,双流此举可谓不惜代价,拿出了“铁”的手腕。如今这片地转换得怎么样?是赚了还是亏了?今日,记者专程跟随双流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一道前往一探究竟。

村民:

种上粮食 才是土地该有的样子

不管是出门还是回家,临江村5组村民杨军总会在自家地边蹲下来看一会儿。平坦的机耕道建起来了,标准化沟渠也修好了,绿油油的小麦已长得老高,“土地还是要种粮食,心里才踏实。”看着眼前的风吹麦浪,闻着空气中麦苗的清香,他告诉记者,“这才是土地该有的样子”。

杨军家有3亩地,和周边许多村民一样,之前全部租给了草坪公司,租金1700—1800元/亩。去年双流区按照国家、省、市要求着手进行草坪腾退时,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心里都有些打鼓:草坪公司的租金远远高出现在市场上农用地流转的价格,如用于粮食生产,流转租金最高也只有1000元/亩。

事关切身利益,给农户做工作会不会很难?

事实上,确实有不少农户觉得“划不来”,但当该区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,由农业、规自等相关部门和当地镇(街道)村(社区)负责人走村串户召开坝坝会,反复宣讲政策,农户的接受程度却出乎了工作组的预料。

“我们祖祖辈辈靠着土地生活,土地就是我们的‘命根子’,刚开始租给草坪公司,大家都很高兴,觉得租了个好价钱,可后来慢慢觉得不对劲了。”杨军带记者走到麦田边缘,顺着他的手看去,这块田地比地坎明显低了很多,“草坪种植每年要收6—8次草,每一次铲草都会带走一公分的土层,你看,几年下来已经铲掉那么多了。”他脸上写满了心痛,“看着土壤一点点变薄,心里那个滋味呀,就像在挖我心上的肉一样!”

于是,在工作组讲懂了政策,讲透了法律,算清了生态账之后,农户们纷纷签字收回土地,交给村上的集体经济,统一流转给粮食规模生产大户。

据双流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张君介绍,自去年以来,该区通过逐镇、逐村、逐田方式对耕地种植草坪情况进行全面清查,共排查出3574亩耕地用于草坪种植,涉及农户1025户、种植业主48户,按照“一清二白三到位”(清查草坪面积;让农户明白、让草坪种植业主明白;清退到位、复种到位、资金保障到位)的工作机制开展全面清退。目前3000多亩商业草坪已腾退完毕,全部用于粮食生产。

种植业主:

改土改水还有补贴 种粮越来越有奔头

看到陈平来了,这片土地的新业主——成都双流宇冬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冬赶紧迎上来:“陈站长,帮我看看这片麦田长得怎么样啊?”

钟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,规模经营着4000多亩粮田。去年3月,临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负责人找到他,告诉他这边的草坪即将清退,希望他来种粮食。“我觉得是个机会,但并没有马上答应。”他心中有些顾虑:万一农民不愿意退怎么办?种过草坪多年的土地,万一种不出粮,或者产量低要亏本怎么办?

一边跟草坪种植公司谈清退,政府一边开始按照高标准农田的要求,对这片土地进行改造。很快田间15公里的机耕道路建好了,四通八达的沟渠也修通了,满足全程机械化的所有条件;5月底,之前承诺的1080亩土地全部按时腾出来,当地立即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始改土、保水、补施有机肥,让土地“休养”到年底小春播种期;农户们也没有漫天要价,在集体经济的组织下,全部按照1000元/亩的价格签订了流转协议。

不仅如此,双流区还拿出了最大的诚意:在原有粮食补贴不变的基础上,对腾退新增的土地额外增加补贴200元/亩。至此,钟冬的疑虑全部打消,定下心来开足马力进行生产。陈平对这片麦田也格外上心,从小麦种下地到一寸寸地长高,他便精心呵护着这片麦田,可谓视若珍宝。“感觉就像找回了一个孩子,要帮助他尽快适应环境,茁壮成长。”他说。

精心的付出很快收到了回报,小春种下的油和小麦然没有让大家失望,“苗很壮,穗也够长,你们管理得很不错!这段时间要一定注意防病虫,最好补充一些磷酸氢钾和氨基酸……”听到陈平如是说,钟冬心里更踏实了,“估计小春亩产750斤左右,大春争取达到1100斤稻谷,这样一年下来亩均效益就能达到2400元左右,加上各级补贴,我相信今后种粮一定越来越有奔头!”

村集体:

打造农耕文化 损失的租金算什么

就在记者采访时,临江村党总支副书记马松恰好也来到了这里,不过,他来琢磨的是另外一个课题——如何依托这片粮田,把农耕体验文化做起来。

“来来来,正好大家一起出点主意。”看到陈平和杨军等人都在这里,马松热情地招呼着,“以前说种粮食不赚钱,其实也不一定,如能依托粮食做好农耕体验的文章,损失的那点租金算什么!”

马松的底气源自于村上休闲农业的基础。临江村位于成新蒲快速路旁,经过近几年美丽村庄打造,已成为省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、成都市人居环境优美村。村上有500亩优质水蜜桃,300多亩鱼塘,还有桑葚、李子、黄桃等各种水基地,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,村上已举办了9届桃花节,有了4家农家乐,目前正在精心打造的徐瓦窑林盘就在恢复的粮田旁边,“我们想以林盘内的11.2亩建设用地修建一个三合院,引进业主打造特色民宿,现有的粮田则可提供农耕文化体验,比如稻田养鱼、插秧体验、劳动实践等,与村上现有的资源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林盘景区。”马松兴致勃勃地说。

马松的蓝图让杨军非常期待。事实上,自从恢复粮食生产,村民们已经开始尝到了甜头。“种粮食对生态要求很高,农药化肥都有严格限制,这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一种保护,同时种粮食需要人工,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,隔三差五都有人去搞田间管理,一天就能挣120元,以后如把文化旅游做起来,我们哪怕摆摊卖点土特产,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!”说这话时,他的脸上写满了憧憬。

成都日报·锦观新闻 记者 陈泳 视频 陈泳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宋和霄

【来源:锦观新闻】


用户评论
      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,谢谢合作。本站文章收集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之站长,以便及时处理
      本站发表读者评论,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。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。
发表评论
您的姓名:
评论正文:
 
农业锟斤拷目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