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公告
<中国农业新闻网.中国 农业新闻网.中国 农业新闻.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.cn 农业新闻网.cn 农业新闻.cn 中国农业新闻网.com 农业新闻网.com 农业新闻.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,谨防假冒>

中国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探索与实践
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,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脆弱的部门之一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,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社会面临的双重挑战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数据显示,如在不采取任何适应措施的情况下,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,小麦、水稻和玉米将分别减产6.0%、3.2%和7.4%,这将是灾难性的,会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。因此,我们迫切需要增强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韧性。2010年,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在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海牙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“气候智慧型农业”,将其作为应对气候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战略,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。
气候智慧型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、新模式
气候智慧型农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一种既能保持农业生产能力,又能实现减排固碳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及新模式。这对于我国农业粮食系统有什么意义呢?
首先,气候智慧型农业综合考虑经济、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,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管理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推动农业生产体系多样化,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,促进农民增收,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。其次,它能够增强农业粮食系统和生产者的气候韧性,通过规划生产活动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脆弱性,推动农业生态系统、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等,适应气候变化以确保食品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。第三,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强化种植业、畜牧业等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减排力度,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,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,从绝对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两方面减少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,响应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目标。
为此,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,在2022年发布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明确了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系列措施,推动出台农业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,鼓励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试验示范,构建完善的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体系,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体系建设。此外,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FAO大会第42届会议上提出,要构建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、绿色导向的气候智慧型农业。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将大力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,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。
我国已开展多个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示范
2014年以来,我国与FAO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等国际组织合作,启动实施了多个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,获得全球环境基金(GEF)、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机构的赠款资金近1000万美元。
2014-2020年,“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”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实施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,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粮食主产区——安徽和河南建立5万亩示范区,开展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减排增碳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、配套政策的创新与应用、公众知识的拓展与提升等活动,通过秸秆科学还田、应用精准施药技术、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,实现了项目区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%-25%、固碳量增加12%-17%、作物单产增加5%-10%、农田平均净收入增加12%。项目成被列入全球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”32个最佳案例之一。
2021-2023年,“气候智慧型农业-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项目”,在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北和山东四省重点针对秸秆可持续还田与土壤健康关键障碍因素,开展了不同种子包衣技术筛选,监测了土壤主要病原菌群体化趋势,构建了新型种衣剂防控小麦、玉米种苗期病虫害的秸秆还田固碳增产技术模式。项目实施后,示范区作物平均增产8%以上,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传统耕作降低10%,获得了保证粮食安全、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“三赢”效
目前,中国和GEF在青海高寒草原实施“气候智慧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项目”试点示范项目,实现草地免耕补播改良4.8万亩、春季休牧62255亩和栽培草地建植(圈窝种草)600亩。项目实施效监测与评价结显示,草地生产力提高27.2%,累计固碳13.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牧户收入增长8.5%,草地景观格局呈现向好趋势。
我国加强气候智慧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
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要求农业生产系统有更大的气候变化恢复力,科技创新在增强品种适应能力、提升水肥利用效率、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近年来,我国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稻田碳汇提升和甲烷减排技术、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等项目,加大创新力度。制订《气候智慧型小麦-水稻生产技术规程》《气候智慧型小麦-玉米生产技术规程》《气候智慧型作物生产计量与监测方法规程》等农业行业标准。推广合理的间作套作体系,根据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关系改变和病虫害新特点,推进农药减量增效,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,发展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技术,支撑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.1%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5.2%,化肥、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%。
加强国际交流合作,一方面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做法,同时及时分享中国成功经验,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。2020年,我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组织召开“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研讨会”,分享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成和经验同时,交流研讨国际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技术模式。2022年召开的“中美气候智慧型农业圆桌会”上,两国政府代表、业内专家、知名企业代表就共同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科研和市场开发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互鉴、探讨合作,推动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。近期,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中美农业联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重启了中断9年的中美农业合作机制,并把气候智慧型农业作为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,共同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全球化发展。
我国农业发展要追求保供给、保生态、保收入多目标的统一,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理念契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,有现实需求和广阔前景。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,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,加快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步伐,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,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支撑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。
(作者孙眉单位系农民日报社;作者魏欣宇单位系农业农村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)
来源:农民日报
用户评论
      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,谢谢合作。本站文章收集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之站长,以便及时处理
      本站发表读者评论,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。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。
发表评论
您的姓名:
评论正文:
 
更多